易混淆的50组中药对比(上)
第一组 麻黄与桂枝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麻黄 | 辛温解表药 | 发汗力强 | 
| 桂枝 | 发汗力缓 | 
第二组 荆芥与防风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荆芥 | 药性微温,温而不燥 | 发汗之力较防风强 | 
| 防风 |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 | 
第三组 紫苏与生姜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紫苏 | 发汗解表药 | 行气宽中 | 
| 生姜 |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 
第四组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薄荷 |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 宣散表邪力强 | 
| 牛蒡子 | 疏风发散之力不及薄荷 | |
| 蝉蜕 | 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 | 
第五组 桑叶与菊花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桑叶 |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 疏散风热之力较强 | 
| 菊花 | 平肝明目之力较强 | 
第六组 柴胡、葛根与升麻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柴胡 | 功效:发表、升阳 | 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 | 
| 升麻 | 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 | |
| 葛根 | 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 | 
第七组 石膏与知母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石膏 |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 | 
| 知母 | 滋阴润燥力强 | 
第八组 芦根与天花粉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芦根 | 清热泻火药 | 还能止呕、利尿 | 
| 天花粉 | 还能消肿排脓 | 
第九组 黄芩、黄连与黄柏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黄芩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善清上焦热邪,并善清肺热,用于肺热咳嗽证 | 
| 黄连 | 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 | |
| 黄柏 | 善清下焦热邪,多用于下焦湿热证 | 
第十组 金银花与连翘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金银花 |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疏散风热之力较强 | 
| 连翘 | 清心解毒之力强 | 
第十一组 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大青叶 |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凉血消斑力强 | 
| 板蓝根 | 解毒利咽效佳 | |
| 青黛 | 清肝定惊功著 | 
第十二组 生地黄与玄参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生地黄 |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清热凉血作用较强 | 
| 玄参 | 泻火解毒力强 | 
第十三组 牡丹皮与赤芍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牡丹皮 |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 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 | 
| 赤芍 | 散瘀止痛力强,多用于血滞诸证 | 
第十四组 黄连与胡黄连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黄连 | 功效:清湿热,善除胃肠湿热 | 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强,并长于清心、胃之火 | 
| 胡黄连 | 长于退虚热、除疳热 | 
第十五组 大黄与芒硝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大黄 | 功效:泻热通便,外用清热消肿 | 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疗热结便秘之主药 | 
| 芒硝 | 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 | 
第十六组 秦艽与防己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秦艽 |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 | 通经络、退虚热、清湿热 | 
| 防己 | 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 
第十七组 五加皮与桑寄生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五加皮 |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 温补之效,用于小儿行迟,体虚乏力 | 
| 桑寄生 | 固冲任、安胎 | 
第十八组 苍术与厚朴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厚朴 | 功效:燥湿 | 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 | 
| 苍术 | 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 | 
第十九组 茯苓与薏苡仁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薏苡仁 | 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 | 善清湿热,并能除痹、消肿排脓 | 
| 茯苓 | 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 
第二十组 车前子与滑石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车前子 | 功效:利尿通淋 | 还可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 
| 滑石 | 还可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 
第二十一组 大黄与虎杖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大黄 | 功效: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泻下通便 主治:瘀血诸证、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湿热黄疸、 | 泻下攻积,清热凉血 | 
| 虎杖 | 还能化痰止咳 | 
第二十二组 附子与干姜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附子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 干姜 | 回阳救逆之功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 | 
第二十三组 附子与肉桂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附子 |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 | 
| 肉桂 | 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 | 
第二十四组 陈皮与青皮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陈皮 | 功效:行气消滞 | 主理脾肺气滞,并能燥湿化痰 | 
| 青皮 | 善于疏肝破气 | 
第二十五组 木香、乌药与香附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 木香 | 功效:行气止痛 | 善行脾胃、大肠气滞,兼消食健脾 | 
| 乌药 | 长于散寒止痛,并能温肾 | |
| 香附 | 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 | 
作者:悬壶中医教育




 热门标签
热门标签
						 中医师承
中医师承 中医专长
中医专长 执业医考
执业医考 悬壶师资
悬壶师资 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 悬壶网校
悬壶网校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确有专长
确有专长 直播公开课
直播公开课 学历提升
学历提升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