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医

18 岁嫌早,60 岁怕晚?跟师学中医,年龄从不是拦路虎

18 岁嫌早,60 岁怕晚?跟师学中医,年龄从不是拦路虎
  “18 岁刚成年,学中医是不是太年轻?”“60 岁快退休了,这时候学中医还来得及吗?”在中医学习的门槛前,年龄常常成为很多人犹豫的理由。但事实上,无论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还是历经岁月沉淀的长者,只要怀揣对中医的热爱,都能踏入跟师学中医的大门。今天,我们就打破年龄误区,聊聊不同年龄段学中医的优势与路径。  先破误区:跟师学中医,没有 “年龄天花板”  很多人对学中医的年龄存在误解,觉得“太年轻没阅历”“太年长学不动”,但从政策到学习本质,年龄都不是阻碍。  从政策层面看,目前全国各省关于中医

非医学专业想圆中医梦?52 号令为你点亮前行之路

非医学专业想圆中医梦?52 号令为你点亮前行之路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医领域像一道被 “专业学历” 锁死的大门 ——非医学专业出身,哪怕对中医满腔热爱,也只能对着《黄帝内经》《伤寒论》望而却步,连报考执业医师的资格都没有。但原卫生部出台的52 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却像一束曙光,为这群怀揣中医梦想的人打破了门槛,铺就了一条从 “爱好者” 到 “从业者” 的可行之路。  一、打破学历 “天花板”:非医专业也能拿到 “入场券”  过去,想考中医执业医师,通常得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这道门槛直接把非医学专业

薪火相传:中医师承发展的政策护航之路

薪火相传:中医师承发展的政策护航之路
  中医,作为流淌千年的中华智慧瑰宝,从古代医者的口传心授,到现代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师承模式始终是其绵延不绝的核心脉络。而政策的每一次迭代与完善,都如同为这条传承之路点亮明灯,既回应着不同时代的医疗需求,也为中医人才的成长搭建起坚实框架。让我们沿着时间轴线,细数那些影响中医师承发展的关键政策节点,见证这份古老智慧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一、新中国初期:奠定师承根基,缓解人才短缺  1956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着 “中医人才荒” 的困境 —— 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大量民间中医

原卫生部 52 号令:为传统医学传承筑牢 “制度基石”

原卫生部 52 号令:为传统医学传承筑牢 “制度基石”
  在中华传统医学数千年的传承脉络中,制度保障始终是推动其薪火相传的关键力量。2007 年 2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原卫生部 52 号令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便是这样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从无到有搭建了传统医学人才的 “执业准入桥梁”,让无数无学历但有真才实学的民间医者、师承弟子,得以合法地走上行医之路,为传统医学的现代传承注入了持久活力。  一、出台背景:破解传统医学传承的 “人才困境”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普及,传统医学传承曾一度陷入 “断层危机

一文读懂中医入行三路径:师承、老专长、新专长怎么选?

一文读懂中医入行三路径:师承、老专长、新专长怎么选?
  对于没有医学基础却想踏入中医行业的人来说,中医师承、中医确有专长(老专长)、中医专长(新专长)是三条绕不开的主流路径。这三者名字听起来相似,实际在报考要求、学习模式和执业方向上却大相径庭。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拆解它们的区别,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入行方式。  一、中医师承:系统学习的 “正统派”  中医师承是国家为传承中医技艺设立的规范化培养模式,核心是“跟师学艺”,特别适合愿意花时间打基础的人。  报考条件没有专业限制,但有两个硬指标:年满 18周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以及找到符合资质的指导老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与中医有关?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与中医有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4年8月29日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指出,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并在后续文章中,专门将“中医药服务”列为单独一项内容进行撰写。据《公报》统计,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2531个,比上年增加12212个;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3.2万张,比上年增加14.4万张;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10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13.8%);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5.4亿,比上年增加

中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中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一、整体观念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一观念体现在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的认识中。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经络系统以及气血津液等,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影响着人的生理和病理。这种整体观念体现了古代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在诊断和治疗疾

提升中医专业素养的途径

提升中医专业素养的途径
中医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贯穿医者终身的事业,它既需要扎根于千年文化积淀的沃土,又必须面向现代医学发展的浪潮。这种素养并非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将人文精神、经典智慧、临床实践融会贯通后形成的复合型能力,其核心在于构建具有东方思维特质的诊疗体系与价值认同。从院校教育到临床锤炼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以“医道同源”为基点,让中医思维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自然生长。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医专业素养的根基所在。中医学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命哲学,阴阳五行理论不仅是诊疗工具,更是理解天人关系的认知框架。四川省立中制中医医学

中医到底赚钱吗?

中医到底赚钱吗?
在社会的广泛讨论中,偶尔会听到一些声音,认为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竞争环境下,似乎并不那么“赚钱”。这样的论断,往往基于一些表面现象或是个别案例,却忽略了中医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健康需求以及多元化的盈利模式。那么,中医到底赚钱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任何行业都有其盈利与否的两面性,中医也不例外。说中医不赚钱,可能是基于某些中医从业者因经营不善、技术不精或市场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收入不高。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医行业的经济状况。事实上,随着人们对

中医治病的本质是什么?学中医的你一定要知道

中医治病的本质是什么?学中医的你一定要知道
中医,这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在中医的世界里,治病的本质并非简单地消除症状,而是着眼于人体功能的恢复与调和。悬壶中医教育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医治病的本质,帮助每一位学中医的人更好地理解这一核心思想。中医治病,首先在于对疾病的认知。中医认为,病是人体功能的部分丧失或失调,而非仅仅是一系列症状的堆砌。例如,高血压并非仅仅是血压数值的升高,而是人体血液循环不能满足身体营养供应时的一种代偿反应。中医关注的

持久保持对中医感兴趣的实用妙招

持久保持对中医感兴趣的实用妙招
中医,这门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学问,既是一套治病救人的技术体系,更是一座连接自然、生命与文化的桥梁。想要真正学好中医,保持持久的兴趣是前提。然而,中医的学习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沉淀,漫长的时间跨度中,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晦涩经典的困扰、临床应用的挫败感,都可能像细沙般逐渐消磨初学者的热情。这正如数学中经典的“水池问题”:兴趣的“水池”若只有消耗而无补给,终将枯竭;唯有在兴趣被消磨的同时,持续注入新的活力源泉,才能维持水位甚至充盈满溢。如何找到这些“活水”?关键在于将中医融入生活的肌理,在动态探索中

中医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而学习中医是“掘金”的必要工具

中医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而学习中医是“掘金”的必要工具
在近日《环球时报》上的一篇报道中,中医技术在宠物护理行业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创新不仅为宠物健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中医这座古老医学宝库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正如同一座亟待深入挖掘的金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掘其隐藏的价值。而学习中医,则成为了我们手中那把开启金矿之门的钥匙,是‘掘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

如何通过中医学习成为一名中医养生师

如何通过中医学习成为一名中医养生师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与养生,中医养生师这一职业也随之崭露头角。中医养生师,作为中医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结合体,不仅要求掌握中医的精髓,还需要具备现代的健康管理知识。那么,如何通过中医学习,逐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中医养生师呢?这既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也是一次自我提升与成长的旅程。

教你一招,轻松搞定脉象辨别

教你一招,轻松搞定脉象辨别
脉象辨别,作为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历来被医者所重视。然而,对于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士来说,脉象的复杂多变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中医学习:针灸疗法常见误区大盘点

中医学习:针灸疗法常见误区大盘点
在中医的浩瀚体系中,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吸引了无数学习者的目光。然而,在学习和实践针灸的过程中,不少初学者甚至资深从业者都可能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悬壶中医教育通过盘点这些误区,帮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针灸疗法,从而提升治疗效果,造福更多患者。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在于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然而,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针灸理论的误解或操作上的不当,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误区之一,便是将酸麻胀等感觉
<< < 1 2 3 4 5 6 > >>
悬壶中医教育中医师承班
悬壶中医教育中医专长培训班
悬壶教育微信
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二维码
企业服务号
悬壶中医教育官方微网二维码
官方微网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六
9:00-18:00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X

课程咨询
u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