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七方之急方浅识
中医方剂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璀璨明珠,是历代医家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财富。它依据病症的不同、病机的差异,通过药物的精妙配伍,实现祛病疗疾、调和阴阳的目的。在《本草纲目》记载的 “七方” 中,“急方” 以其迅猛直接的作用特点,在应对急危重症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中医抢救生命的有力武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急方,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指的是用于治疗急危重症,能迅速发挥疗效的方剂。其含义的核心在于 “急”,即针对病情危急、病势迅猛的情况,通过强效的药物配伍,快速遏制病势,挽救患者生命。急方的特点十分鲜明:其一,药性峻猛,多选用作用强烈的药物,如苦寒、辛热、有毒之品,这些药物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强大的治疗作用;其二,起效迅速,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快速作用于病位,直击病邪,迅速缓解危急症状;其三,药味相对精炼,不像大方那样药味繁多,往往针对核心病机,集中药力发挥作用;其四,多为临时使用,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危急状况缓解,便需及时调整方剂,不可久用。
急方的适用病症主要是各种急危重症,如急性热病、严重的呕吐腹泻、中风昏迷、厥证、大出血、急腹症等。这些病症往往来势汹汹,若不及时救治,会迅速危及患者生命。例如,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的温热病极期,急需急方清热开窍;因饮食不洁导致的剧烈呕吐、腹泻,引发脱水、休克前兆时,急方可以快速止泻止呕、固脱救急;中风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也需急方开窍醒神、缓解危象。
在中医临床中,有许多经典的急方案例。“安宫牛黄丸” 便是急方中的代表方剂,由牛黄、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入心包的神昏谵语、惊厥抽搐等急危重症,能迅速开窍醒神,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方中麝香芳香开窍,牛黄、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诸药配伍,药力迅猛,能快速发挥作用。又如 “紫雪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等组成,有清热解毒、止痉开窍之功,对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斑疹吐衄等症,起效迅速,能有效缓解危急状况。再如 “独参汤”,虽然药味单一,仅用人参一味,但在大出血、大吐泻后导致的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等危重症时,能大补元气、固脱救急,快速提升患者正气,挽救生命。还有 “十枣汤”,由芫花、甘遂、大戟三味药组成,配合大枣煎汤送服,具有攻逐水饮的强效,用于治疗悬饮、水肿等水饮内停的急重症,能迅速泻下逐水,缓解胸胁胀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方在临床应用中,由于药性峻猛、作用强烈,有着极为严格的注意事项。首先,必须准确辨证,严格掌握适应症,切不可滥用。急方针对的是急危重症,若用于普通轻症或虚证,不仅无效,还会损伤正气,加重病情。其次,用药剂量要精准,既要保证药力足以控制病情,又要避免过量导致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急方,如安宫牛黄丸中含有朱砂、雄黄,必须按照规定剂量使用。再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用急方后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症状、脉象、神志等变化,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应立即停药,转为后续的调理治疗,不可长期使用急方,以免耗伤正气。另外,对于体质虚弱、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急方更要谨慎,必须权衡利弊,必要时减小剂量或选择更为平和的替代方案。最后,急方的使用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急救措施,如针灸、刮痧、物理降温等,协同发挥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急方作为《本草纲目》七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应对急危重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它体现了中医 “急则治其标” 的治疗原则,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遏制病势,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急方的存在,彰显了中医在急症救治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与中医方剂整体在维护健康、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相呼应,是中医方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为现代中医急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悬壶中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