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医师承上岸指南:从跟师到执业,一步到位搞懂
如果你没上过正规医学院,却想合法当中医;或者想传承传统中医技艺,那么 “中医师承” 就是为你开辟的合法通道。今天就从政策、流程到注意事项,把从跟师到执业的全路径讲明白,帮你 2025 年顺利 “上岸”。
一、先搞懂:中医师承是什么?政策依据有哪些?
中医师承不是 “随便找个老中医拜师”,而是有明确政策规范的 —— 核心依据是 2007 年实施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原卫生部 52 号令)。
这个政策的目的很实在:
1. 给没接受过医学院教育,但想学中医、有潜力的人,一条合法执业的路;
2. 通过规范流程,完善传统中医的传承体系,让好的中医技艺能传下去。
另外,2014 版《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还补充了一条:如果已经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再跟师学满 3 年并拿到 “出师证”,还能考同级别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拓宽执业方向。
二、划重点:报考要求与审核新趋势,别踩坑!
想走师承路,先看清 “门槛” 和现在的审核严要求,避免白忙活。
1. 核心报考时间线(普通师承路径)
这是最常见的路径,记住 “3 年跟师→1 年实习→考助理→5 年注册→考执业”:
① 跟师满 3 年,拿《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
② 凭出师证在医疗机构实习 1 年,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③ 助理医师注册满 5 年,才能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2. 审核越来越严!这些新要求要注意
近几年报师承的人越来越多,各地审核也 “加码”,这些细节一定要提前准备:
① 实地核查成常态:比如江苏,审核时会让你带工作人员去跟诊的医馆,指认老师的出诊位置、演示诊疗系统操作,还会找医馆工作人员核实你是不是真的在跟诊(别想着 “挂名跟师”,很容易被查);
② 严禁 “资质挂靠”:新疆、安徽、河南开封等地明确规定,不能找个机构 “挂名” 凑实习经历,一旦查实,考生和挂靠机构都会被追责;
③ 社保 / 实习证明成必备:北京、天津、山东、江苏、陕西、浙江、辽宁等多地,已经要求报考时必须交实习证明,或者社保流水、工资流水(证明你是真的在机构实习 / 工作)。以后会有更多地方要求这个,建议提前和实习单位沟通,把材料留好。
三、手把手教:从拜师到执业的 6 个关键步骤
搞懂政策后,就按这 6 步走,每一步都有 “关键要点”,别漏掉!
步骤 1:选对老师,确定师承关系
不是随便找个中医就能当老师,老师和你都要满足条件:
1. 老师的资质(缺一不可):
① 有中医或民族医专业的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
② 要么有 15 年以上中医临床工作经验,要么已经拿到 “中医 / 民族医副主任医师” 及以上职称(比如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
2. 你的报名条件:
① 至少有高中毕业证,或者能开 “同等学力证明”(比如中专相关专业也可以,具体看当地要求);
② 必须跟同一个老师连续学 3 年,中间不能断(核心学习周期不能少)。
步骤 2:公证备案,让师承关系 “合法化”
确定老师后,要去公证处公证,再到卫健委备案,这一步是 “法律保障”,不能省:
1. 提前准备这些材料(避免跑冤枉路):
① 老师要带:身份证、户口本、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职称证书;如果老师没到副高职称,还要额外开 “执业满 15 年的证明”(找工作的医疗机构开);
② 你要带: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书;
③ 小贴士:所有材料提前复印 2-3 份,单独装订好,公证处现场复印人多,会耽误时间。
2. 签合同 + 公证:
① 填《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要写清楚跟师的 3 年期限、具体的教学计划(比如每周学什么、跟诊几次),信息要和你们的证件一致(别写错名字、身份证号);
② 带材料和合同去公证处,你和老师都要现场签字,还要录一段确认视频(证明是自愿建立师承关系);
③ 公证完,一定要去当地卫健委备案(有些公证处会帮你交,有些要自己去,提前问清楚)。
步骤 3:跟师学习,做好记录别偷懒
跟师 3 年不是 “混时间”,有明确的学时和记录要求:
1. 学时要求:总学时不少于 1500 小时(1 小时 = 1 学时),平均下来每周至少要跟诊 3 个半天(比如周一、周三、周五下午,每次 4 小时,算下来每周 12 小时,3 年就能凑够);
2. 记录要完整:
① 每天写《跟师学习笔记》(记老师讲的知识点、看诊案例);
② 填《临床实践记录手册》(记自己参与的诊疗、操作情况);
③ 这些材料要让老师定期签字确认(比如每月签一次),不然最后可能不算数;
3. 小贴士:有些地方要求每半年交一次 “阶段性学习报告”,提前问当地卫健委,别错过提交时间。
步骤 4:出师考核,拿 “出师证” 是关键
跟师 3 年学完,要先考 “出师考核”,过了才能拿《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这是考助理医师的前提):
1. 报名条件:跟师满 3 年,且《学习笔记》《实践手册》等材料齐全、老师签字确认;
2. 要交的材料:《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申请表》、身份证(原件 + 复印件)、学历证明、老师的资质材料、公证后的合同书、跟师学习证明;
3. 考试考什么?(分两部分,都要过):
(1)临床实践技能(满分 100 分,60 分合格):
① 基本操作: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针灸、推拿、拔罐,还有常见急症的针灸处理(比如中风急救、痛经针灸);
② 临床答辩:考中医基础理论(比如阴阳五行)、中药知识(比如某味药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方剂知识(比如某个方子的主治病症),还要考你对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掌握(比如老师擅长治胃病,会问你老师治胃病的思路)。
(2)综合笔试(满分 300 分,180 分合格):
① 考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典(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
② 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
③ 针灸腧穴的定位、主治,还有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的病因、治法、用药(比如感冒的辨证分型和用药)。
(3)成绩有效期:实践技能合格成绩能保留 2 年,笔试合格成绩只当年有效(比如 2025 年笔试没过,2026 年可以只补考笔试,但要确保技能成绩还在有效期内)。
步骤 5:考执业助理医师,拿到 “入门资格”
拿到出师证后,不能直接当医生,还要先考助理医师:
1.报考条件:在本省的医疗机构试用满 1 年(要医疗机构开 “考核合格证明”,证明你实习合格);
2. 考试内容:分实践技能和医学综合考试,两部分都要合格:
① 实践技能:和出师考核的技能部分类似,侧重临床实操(比如辨证论治写病历、针灸推拿操作);
② 医学综合:比出师笔试更细致,侧重临床应用(比如不同病症的鉴别诊断、用药调整)。
过了就能拿《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然后去卫健委注册,就能在医疗机构协助执业医师工作了。
步骤 6:考执业医师,实现 “独立执业”
助理医师不是终点,想独立开诊、单独执业,还要考执业医师:
1. 报考条件:拿到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机构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满 5 年(注意是 “注册后” 满 5 年,不是拿到证就开始算);
2. 考试内容:比助理医师难,实践技能和综合笔试的深度、广度都增加(比如会涉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复杂方剂的应用);
过了就能拿《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注册后就能独立在医疗机构执业,或者按规定申请开自己的中医诊所了。
四、最后提醒:这些细节别忽视,上岸更顺利
1. 各地细则有差异:比如有些地方对 “同等学力” 的认定不一样,有些地方提交材料的时间不同,建议提前查当地卫健委官网,或加入官方考生群(别加非官方的中介群),及时看通知;
2. 材料要留好:从跟师的笔记、手册,到公证材料、实习证明,每一份都要存好,后续报考、注册都要用;
3. 跟师要 “真学”:别想着 “混时间拿证”,现在审核严,而且真的学好技艺,以后考试、执业都轻松。
中医师承是一条 “慢但稳” 的路,3 年跟师 + 1 年实习 + 5 年助理,前后近 10 年,但只要按流程走、认真学,就能合法成为中医,传承传统技艺。2025 年想走这条路,现在就可以开始选老师、了解当地要求,早准备早上岸!
作者:悬壶中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