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悬壶中医教育

    微信号:19386963380

19386963380

中医外治祛寒湿 冬病夏治正当时

来源:本站 时间:2022-07-2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当下正值农历“三伏天”,三伏天是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时期,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天气气温最高的时段,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其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为10或20天。入伏后,全国各地将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三伏”养生与冬病夏治


“三伏”时节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


冬病夏治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在特定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微波、针刺、耳穴、艾灸等综合疗法,顺应自然,借用温热之气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使体内沉积之寒气驱除,宿疾得以恢复。


有些妇科疾病属于冬病


妇科疾病中辨证属于虚、寒、湿、瘀的病症为多见,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的疾病,属“冬病”范畴,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妇科“冬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草纲目》云“女子阴类也”。女性多阴多血,体质易阴寒内盛,夏日炎炎,不免贪图生冷,或是衣着单薄,或是熬夜过劳,更损伤阳气和气血,易使风寒湿邪等外邪入体,有碍盆腔血液循环,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常见疾病有不孕、卵巢功能低下、月经过少等等。这些妇科疾病与哮喘、冻疮一样,往往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也属“冬病”。


虚、寒、瘀适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常见妇科病症有很多:婚久不孕,卵巢功能低下,复发性流产,反复移植失败,痛经,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内异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或月经后期、月经稀少,或经行泄泻、经闭不行,或常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面生黯斑等的患者。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瘀因素所导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更有利于慢性妇科疾病的康复。


冬病夏治疗法多样灵活


1. 三伏贴


三伏天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肌肤腠理开泄,选用具有温通和活血作用的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容易渗透,能发挥药物和所选穴的双重作用,直达病处,起到鼓舞正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当前正值盛夏,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根据女性独有的生理特点,并将“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于穴位贴敷技术,精选药材,辨证取穴,开展夏季穴位贴敷治疗妇科疾病。敷贴药物于操作前使用姜汁调制成药糊状,由中药离子导入及微波治疗,取百笑灸选择施灸于关元、神阙、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适配针灸、耳穴压丸等治疗。治疗结束后,敷贴药物继行压敷治疗。穴位是经络之气交会输注的部位,夏季人体腠理开,此时进行再借助药物、针刺、耳穴、艾灸等对特殊穴位的刺激。一方面,药物经皮肤和穴位的吸收,随经脉的循行,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穴位刺激阳气输布于全身,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沟通经络、促进气血流畅,从而达到调经运血,种子育胎的治疗效果。


2. 其他外治法


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结合患者体质辨识,增加了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微波、针刺、耳穴、艾灸等综合疗法,加强贴敷疗效,增强阳气的宣发,更好的治疗疾病。三伏贴配合针灸、穴位埋线等可治疗因脾肾阳虚、痰湿瘀滞等引起的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卵巢功能减退等。三伏贴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微波、针灸等治疗阴虚血亏、气血虚弱引起的不孕、月经病症。三伏贴配合艾灸、针灸等治疗寒湿凝滞、气血亏虚等引起痛经、月经量多的妇科疾病,如原发性痛经、子宫腺肌病、卵巢巧克力囊肿等。


夏季敷贴的注意事项


贴敷药物期间,应当注意着装,尽量穿深色衣物,防止药膏污损衣物。贴敷药物期间,避免进食寒凉生冷、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逗留温度太低的空调房间。敷贴部位有皮肤疾患,或红肿、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敷贴后如果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及时取下穴贴,症状不缓解请及时就医,这种情况一般很少见。除此之外,生姜汁过敏者要慎用贴敷。


‍杨红(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中医如何看癌症的病因?

报考条件查询

预约查询
报名热线

全国统一报名专线

19386963380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点击进入>>

投诉建议邮箱:

在线交流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