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医爱好者对中医师承只有片面的了解,现就中医师承进行全面解释,帮助大家快速了解中医师承的含义。
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握精髓的效果。 国家为促进中医师承工作的推动,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供方向指导和法律依据;地方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方案和管理细则,但由于相应的中医师承的运作模式、教育体系、考评体系和监管体系等问题仍有待完善,师承工作尚未能大范围展开。为此,各地方积极进行探索,例如广东省中医师承项目于2016年4月25日启动,开启广东中医师承工作的新纪元,为全国中医师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黄素英在《中医师承教育调查研究报告》一文中对上海地区三届名老中医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文章认为:
①师承教育是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的重要形式。通过对经过师承教育的与未经过师承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相比,除门诊量与博士生接近以外,经过师承教育的开设特色专科最多,病房中药使用率最高,临床有效率最高;
②师承教育是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解决老中医后继无人问题的有效方式。调查显示,通过师承班的学习,学生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指导老师的经验和专长,起码能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整理和总结出来,不至于丢失;
③师承教育对徒弟的科研水平有所提高;
④师承教育是在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备见效快、成长周期短、经费投入少、对工作影响小的优势。
中医药两千年的发展,历久弥新,至今仍旧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其间名师名医灿若星辰,学术流派为数众多,学术思想广为流传,而造就名医、树立学派、丰富学术思想的本源来自于中医的教育。从古至今,师承教育模式都一直伴随着中医的发展,对中医学术发展、医术继承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